「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的开局篇,作者罗贯中一语道破了娑婆世界六道因果循环不息的定律。小说中近二百个主要人物中,笔者最喜欢威震华夏、智勇双全的关羽。忠、义、仁、勇的关二哥,令读者深感敬佩。高尚的品格,成为中国儒、释、道,华夏三大教派的圣人。佛家敬奉关公为「伽蓝菩萨」;儒家敬奉关公为「武圣人」;道家敬奉为「天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流芳百世,名垂青史。
关羽,(160年至219年),字云长。身高九尺,须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提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胯下赤兔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勇冠三军。取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当时能与关羽交战十个回合的上将寥寥可数。各位看官,何谓一回合?古代战争,敌我双方列阵,双方武将在阵前单挑,策马冲向对手。接近时,你来我往地相互攻击,这样为一回合。然后调转马头,再继续第二回合的厮杀。关羽单挑战无不胜。「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青龙偃月刀的刀下亡魂不计其数,令敌人闻风丧胆。武功盖世的关羽位列蜀国五虎上将之首。
天道因果循环。万人敌关云长在一次战役中败走麦城,被吴国大将吕蒙所擒。关羽英勇不屈,慷慨赴义,被吕蒙斩下首级,正应了一句俗语:「剃人头者,人亦剃其头」的因果报应。
话说关羽身首异处后,英灵不息。一日英魂飘荡到荆州当阳县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普净和尚在此结草为庵(古时称小草屋为庵),每日坐禅悟道。忽闻半空有人大叫:「还我头来﹗」普净抬头仰面曰:「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取?」关羽顿然醒悟,当下稽首皈依,立下誓愿:「从今以后维护佛教正法,做寺院的护法神。」笔者每看到这段故事,都感到深深地震撼。此情节也令我领悟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H.H.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时常告诫我们:「六道循环,因果定律,报应分毫不差。每时每刻都要自我反省、观照,忏悔,避免错因果而受恶报。」正如天下无敌的战神关羽,亦避免不了一句谚语「猎犬终须山上丧,将军难免阵前亡。」关羽身首异地后,魂魄执着怨恨,经普净方丈的点化,才能放下,皈依我佛,并立志护法。此举令笔者肃然起敬。佛陀的《学佛》一书也提到,所有功德中,最大的功德是维护正法。护法神关羽的护法使命,是佛弟子的楷模。善哉﹗善哉﹗
作者:智增
文章来源:佛心微語Blog
护法神——关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