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修,如果你们有留意的话,就会发现:现在大家发出的文章有许多是题材重复的,要么写无常,要么写修行学佛得到的福报或受用。虽然我自己读着偶尔觉得乏味,可每到自己提笔下手时却又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写不出来。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写文章的素材有很多,只是我们没有注意罢了。生活中的一些片断,或反映人们修行中的问题的细节,凡是能使我们联想到学佛修行从而让我们有所感触的,都可以用来作素材。但我们总是终日忙碌于工作和生活中的琐事,没有心思,或者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生活中的片断,认为这和自己没关系或关系不大,有选择性地遗忘或使其被其他的事情冲淡了,根本没有及时记录下来。到了写文章时,记忆中却只剩一堆家庭琐事,工作事务等碎片,提炼不出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来。于是,写出来的题材和内容总是重复的,难有多少新鲜的东西了。
这样是非常可惜的,那么多有价值的生活细节都被有意无意地遗漏了,写出来的文章能切合生活实际吗?能引导众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修心、修行以及解决各种障碍修行弘法的问题吗?我们只有收集生活中的资讯,写出的文章才是真实可信的,有真情实感才可以打动他人。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更有利于使新接触佛法的众生得到实际利益,更何况写文章弘扬佛法是一件有功德、利益众生的事,且全世界各地的佛弟子都在看你的文章,所以,写文章是不能随便应付的。
当然,写无常警醒他人学佛修行,写修行的受用是非常好的,但绝不能应付了事、千篇一律;否则,我们怎么向十方诸佛交代?如果文章乏味,谁来看我们的文章,我们又怎样弘法利生?
不过,没有灵感的同修也不必担心。我们写文章的素材有很多: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说法法音,生活中其他修行人的言行和羌佛说法的法音联系起来后给你的觉受,运用羌佛法音中学到的义理解决了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所带来的感受,对于学佛修行中一些似是而非需要理清的问题等都能作为写文章的素材。我们从今天开始,准备一个小册子,记录生活中的细节及与佛法修行有关的点滴,我相信一段时间后各位将不再缺乏灵感,写出的文章能更好地利益众生!
笔者: 闻正
(备注:此文属个人理解仅供参考,一切正知正见当以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亲说之法义为准。)
版权声明:
上文是「福慧行」的原创文章,版权为「福慧国际慈善基金」所有,会于「福慧行」的官网、微博、此「福慧行智」微信订阅号或其他「福慧国际慈善基金」授权之平台发布。欢迎大家转载或引用,与更多人分享及结缘;但同时请大家尊重版权,无论是全文转载、部份引用,请务必注明版权所属及文章来源(如下段所示),避免盗用等侵犯版权的行为。
转载者,请注明文章来源、版权的及链接如下:
以上文章是转载/引用自「福慧行」官网原创文库,版权为「福慧国际慈善基金」所有。請按鏈接閱讀更多好文章:
微博: http://weibo.com/u/5857274799
微信: 福慧行智 (WeChat ID:Cultivation888)